('
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列阵而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大体如此。[]
\n
\n
所谓军队,其实不过是很多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所谓战争,其实不过是很多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群殴。
\n
\n
一般情况下,在双方人都不算很多的情况下,双方拼的是体力和勇气。
\n
\n
二般情况下,在双方人稍微多一点的情况下,双方拼的是数量和质量。
\n
\n
三般情况下,在双方人都很多很多的情况下,双方拼的是秩序和纪律。
\n
\n
冷兵器战争,战斗小组散兵线神马都是浮云,阵列才是王道。原因很简单,在没有军校没有总参没有足够数量高素质军官的情况下,部队的指挥层级似繁实简,任何一支部队都不可能将比较有水平的军事人才配备到什伍一级,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可以编为四个军二十个指挥,如果能够拥有十个“粗通兵略”的指挥级军官,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就基本能够做到所向披靡。这里所谓的“粗通兵略”指的是能够在战时有效地控制部队——即编制内的五百人。
\n
\n
一般来讲,能够控制住这五百人在战场上脸始终朝向一个统一的方向,这个指挥就算做得合格,兵也算操练得不错;如果能够控制这五百人保持统一步调前进,这个指挥就算是十分优秀的军事人才,能够控制这五百人遵守命令同进同退,这个指挥就堪称“能军者”,能够控制这五百人在四个方向上迅改变方向进行机动,这个指挥就具备名将的潜质。
\n
\n
事实上,很少有一支军队当中会拥有这么多的好军官。冷兵器时代,衡量一支军队是否强大,军队的总人数参考价值不大,而军队中所谓“勇将”的数量却绝对是重要参考标准。以初唐虎牢关之战为例,李世民所率领的玄甲军最大兵力不过三千五百人,窦建德却拥有过十万以上的大军,但是李世民军中却拥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侯君集、李道玄、翟长孙等十余名指挥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