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吐蕃军队开始压兵唐朝边境,双方往往剑拔弩张,终于在咸亨元年(公元670),迫使唐朝放弃安西四镇。随后,永隆元年(公元680),吐蕃侵扰河源;证圣元年(公元695),吐蕃入侵临洮;“(开元)二年八月乙亥,吐蕃寇边”、“四年二月辛酉,吐蕃寇松州”等等。吐蕃屡屡侵犯唐朝边境,虽然期间有金城公主入蕃,但这只是唐蕃之间战争关系中的一段和平的小插曲,最终没有改变双方的矛盾关系,唐蕃之间的战争仍是屡屡发生。
吐蕃来势汹汹,处于政权不稳定阶段的大唐对于吐蕃的强势进攻,似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处于防御之势。基于此,大唐统治者为了边疆的安宁,以防吐蕃的不断入侵,所以“……为诸将节度,以定其乱”。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为了防止吐蕃及它与回鹘可能发生的联系,特设置河西节度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等七州;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为防止吐蕃的强势进攻,又特设置陇右节度使,领秦、河、渭、鄯、兰、临、武、洮、岷、廓、叠、宕等十二州。河西、陇右两节度使共驻精兵十四万三千人戎守,对吐蕃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使吐蕃难以攻入。
由于河西、陇右在唐朝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设置也就合情合理合时宜了。河西、陇右节度使设置在唐蕃战争最为频繁、都护府等同虚设的情况下,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责任重大。事实上,河西、陇右节度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防御了吐蕃的进攻,保卫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稳定,同时也助唐朝中央政府平定内乱,护卫了京师的安全。可以说,河西、陇右两节度使即“安”了“河陇”,也“保”了“长安”。
首先,“安河陇”。开元二年(公元714)秋,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十余万众进寇临洮、兰州、渭州,吐蕃从九曲之地,攻打唐朝,挑起事端,此距金城公主入蕃和亲还不到十年(公元706~714年),随着吐蕃军队的入侵,唐蕃第二次短暂和平告一段落,双方又开始了争夺战争,吐蕃“自是连年犯边”。
唐朝为了防御吐蕃在河陇地区的军事进攻,以“郭知运、王君奐,相次为河西节度使以捍之”,开元五年,以郭知运遥领陇右节度使。唐朝在河陇地区驻扎精兵强将,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