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石越的车了。
没说完的话石越也知道,剩下的是由付游山做决定的事,小海只是付游山的临时发言人。
车对面的长椅上坐着休息的清洁工,正用手机听着广播,大扫把立在一旁,两个竞选者在医院的垃圾车旁用翻译后的中文浓缩着观点辩论着。
他们走到了石越的车旁。
“大选还没结束啊,”石越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别国的政治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但他尽力将自己和小海的关系摆在最普通的位子上,两个不生不熟的男人,在他不想说再见的前提下,不聊天气,也只有聊政治了。
“是哦。”
他们站着,和那位老清洁工一起听着广播,虽然很荒谬,但石越庆幸他没有调频道,庆幸这个政论节目像裹脚布一样迂臭而冗长。
“我以前一直以为肯尼迪是个作家。”小海像想到什么,笑起来。
“约翰·肯尼迪?”
“对,高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订了英语周刊,有一小块版面会放一些外国作家的中英双语名言,老看到他的名字。”
石越不知道小海怎么突然讲起这个,但能多说一会儿话还是好的。
“前一阵子才知道,原来他是政治家,一下子就变远了,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了。”
这下轮到石越笑了:“以前很近吗。”
“以前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又好实用,当然就很近。”
“那个时候并不是念书的料,高中毕业就出来了。一开始还很笨,需要钱的时候也不知道去哪里挣,就将当学生时候的书和纸全翻出来卖废品,理一理又看到肯尼迪。”
“英文太费脑子了,我只看那上面的中文,肯尼迪说,不要祈祷生活的舒适,祈祷自己变得更坚强。”
“后来去卖书,整个学生时代也就卖了三十几块钱。”
政治总是以时代为单位更替,大事件和大人物才配作为时代的标签,要将时代放在普通人身上,总是以群体而论,群体特征,衍生文化,政治思潮。个人在这里面充当什么角色,石越在此之前从没想过,他没想过和他一个时代的人,会以去世的肯尼迪和三十几块钱作为高中的终结。
“然后呢。”石越觉得自己的问题一点重量都没有,虽然他并不是单纯出于好奇才问的,但也十分配不上小海的回答。
“然后就开始打工了,”小海再一次反省了自己的笨,只会找一些在餐馆或者当试吃推销员的事做,几份工一起,也挣不到什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