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相传地藏王菩萨曾在此修行,后移驻九华山,因此五华山被称为"小九华"。
寺内现存唐代银杏、宋代摩崖石刻,历代文人如李白、王安石曾在此留下诗篇。
马仁奇峰以"奇峰、异石、幽洞、秀水"着称,太阳山、月亮山两峰对峙,天然形成"人字洞"奇观。
景区内的楠木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原始楠木群落,被誉为"天然氧吧"。
孙村镇的舒炎根家族四代传承竹编工艺,其作品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曾耗时三年编织《清明上河图》竹编长卷,被列为省级非遗。
荻港香菜,已有百年历史的传统酱菜,采用独特的腌制工艺,2023年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平铺镇的"芜湖大米"开镰节,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繁昌名人辈出,词坛的"于湖居士"
南宋着名词人张孝祥(1132-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少年时随父迁居芜湖。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殿试第一,官至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其词风豪迈奔放,与苏轼、辛弃疾并称"豪放派三大家",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痛陈山河破碎之悲,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他的书法亦自成一格,朱熹赞其"笔力雄健,骨相奇伟"。
明代的"清廉御史",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吴琛,官至右副都御史、两广总督。
吴琛任内疏浚黄河、治理水患,主持修复黄鹤楼,被誉为"江城再造者"。其墓葬位于孙村镇汪冲麟山南,神道石刻保存完好,彰显了明代官员的廉政风范。
繁昌,这片240万年前古人类点燃文明火种的土地,历经吴楚争霸的烽火、瓷窑烟火的淬炼、文人雅士的吟诵,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出生地解码
孙凝晖院士的出生地安徽繁昌,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典型县域,其地理环境、人文传统与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他的学术底色。
这种影响并非简单的地域标签,而是通过教育资源、文化基因、时代机遇等多重维度渗透进他的成长轨迹,最终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绽放光芒。
1968年的繁昌虽属县域,但教育传统深厚。
孙凝晖就读的繁昌一中,在1980年代已形成“严谨治学”的校风。
他的高中班主任回忆,孙凝晖每天清晨到校时间精准到分钟,这种“时间管理强迫症”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