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继世”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树立了通过学习知识、钻研学术来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
苏州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陆军毕业于苏州市昇平实验小学、苏州中学等百年老校。
这些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传统,能为学生提供系统、优质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为陆军日后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苏州是陆军的家乡,他出生在苏州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母亲是教师。
父母作为知识分子,注重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以严谨细致的家庭教育,让他明白“凡事需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的军人经历也可能培养了他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他在科研道路上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
这为当地的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学校能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竞赛。
这让陆军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拓宽视野,激发他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院士求学之路
1981年9月,陆军考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声工程专业本科,1985年7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陆军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通讯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6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陆军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陆军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水声工程专业本科学习阶段,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水声工程专业涉及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知识,这让他对无线电相关技术有了系统学习,培养了他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后续从事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本科学习期间,陆军可能受到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学术引导。
这激发了他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初步培养了他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为他日后走上科研道路埋下了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