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当地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坚韧的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使他在科研道路上能够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
白银市地处西北,相对艰苦的环境培养了李得天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种精神使他能够在科研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轻易放弃。
在20世纪90年代“孔雀东南飞”的潮流中,他能坚守在西北,为我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这种对家乡和事业的坚守,与他在西北成长所形成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院士求学之路
1981年,15岁的李得天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
1985年,李得天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攻读物理电子学专业研究生。
1988年,李得天获得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2001年—2002年:李得天以客座科学家的身份赴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进行合作研究。
2004年,李得天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李得天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15岁的李得天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这显示出他在早期教育中就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学习,为他构建了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培养了他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电子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得天考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物理电子学专业研究生,这是他求学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研究所的学习和研究中,他接触到了前沿的科研项目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明确了自己在真空计量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这种专业领域的深耕,使他能够在特定方向上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解决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李得天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他能够持续深入参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他逐渐成长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