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庞大,该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一片储量不小于120亿吨的高品位褐铁矿。
随着亚洲联合体的出现,东亚、东北亚、东南亚附近的海域,各种开发阻力几乎不存在了。
当前浅海矿物开采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开采成本、开采技术、环境影响这三个问题。
考虑到陆地资源还勉强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因此亚洲联合体并没有太着急去开发海底矿物。
而是采用了一边开采,一边修复的方案。
比如一个海域有铁矿石,那就对该海域的矿区进行划分区块,分为开采区、待开采区、资源储备区、修复区。
开采方式上,也尽可能选择对海洋环境比较友好的类型。
马六甲海峡海底的几个铝土矿,现在只有一个获得了开发许可,预计每年可以向苏门答腊岛的电解铝工厂提供大约200万吨高品位铝土矿。
其实苏门答腊岛的电解铝产业,也可以利用南洋群岛陆地上的铝土矿,毕竟当地的红土热带雨林中,就蕴含着大量未发现的铝土矿。
至于为什么要建设锡兰洋海底电缆,而不是从大洋洲的陆地借道,原因自然是澳洲还在死扛。
澳洲因为人口比较少,耕地面积广阔,粮食和各种农产品供应量,还可以自给自足,工业品方面他们则宁可选择欧盟的产品,也不愿意被亚洲联合体卡脖子。
现在双方关系非常冷淡。
目前只是维持着一定量的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贸易,然后澳洲根据这些收益,从亚洲联合体采购一定量的工业产品。
他们并没有完全依赖亚洲联合体的廉价工业品,因为他们担心被吞并,只能咬着牙,采购一部分欧盟的高价工业产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