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随着手指的移动而消失不见。
\n
\n
《脉诀》中说:“按之似有举还无。”这其实是微脉的特征,而非濡脉。
\n
\n
【体状诗】
\n
\n
濡脉的形态是浮细而无力,按压时需要轻柔,仿佛水面上漂浮的绵絮,力量微弱难以支撑。这种脉象在病后或产后出现,说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仍需要调理。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如果出现濡脉,则可能是无根之脉,意味着身体较为虚弱。
\n
\n
【相类诗】
\n
\n
浮而柔细的脉象被称为濡脉,沉细而柔的脉象则被称为弱脉。微脉则是浮微得如同即将断绝,而细脉则是沉细得近乎于微。
\n
\n
浮细如绵的脉象称为“濡”,沉细如绵的脉象称为“弱”。浮而极细如绝的脉象称为“微”,沉而极细不断的脉象称为“细”。
\n
\n
【主病诗】
\n
\n
濡脉主要主血虚和阴虚之病,也可能是由于伤湿所致。当人体失血过多或阴液亏损时,脉象就会呈现出濡脉的特征。此外,濡脉还可能出现在髓海和丹田亏虚的情况下,导致身体虚弱。
\n
\n
如果寸部出现濡脉,可能是阳气微弱,容易自汗。而关中出现濡脉,则可能是气虚所致。尺部出现濡脉,则可能是精血损伤,虚寒严重,需要温补真阴来治疗。
\n
\n
总的来说,濡脉提示了人体的血虚、阴虚以及可能存在的伤湿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n
\n
弱脉:其脉象极为柔软且沉细,需用力按压方可触及,轻举手指则无法感知。正如《脉经》所描述。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