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涩脉,其脉象表现为细而迟缓,往来艰涩不畅,脉形短小且分散,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停歇后又继续跳动(《脉经》)。脉搏跳动时参差不齐,失去了正常的节律(《素问》)。就如同用轻刀刮削竹子时所发出的声音(《脉诀》),又好似雨水洒落在沙滩上,容易消散(《通真子》)。也如同生病的蚕在蚕食桑叶一般,缓慢而艰难。
\n
\n
涩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阳气过盛,导致气血不足,所以脉象会显得蹇滞不畅,而这种脉象与肺脏的生理功能较为适宜。《脉诀》中曾提到:用手指触摸时似乎能感觉到,但举起手指时却又完全消失。这与《脉经》中所描述的涩脉特征完全不同。
\n
\n
从脉象的形态来看,涩脉呈现出细、迟、短、涩、散、止等特点。它的脉象细如发丝,迟缓而无力,脉形短小且分散,有时还会出现短暂的停歇,就像雨滴洒落在沙滩上,容易消散。这种脉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生病的蚕在蚕食桑叶,缓慢而艰难。
\n
\n
在与其他脉象相比较时,涩脉与参伍不调的脉象相似。参伍不调的脉象表现为脉搏跳动参差不齐,失去了正常的节律。而涩脉则不仅脉搏跳动不规律,还显得短小而艰难,就如同用轻刀刮削竹子时所发出的声音。此外,涩脉还与微脉、濡脉、弱脉等脉象有所区别。微脉极其细弱,重按时几乎感觉不到;濡脉则浮而柔细;弱脉则沉而柔细。
\n
\n
在临床诊断中,涩脉主要与血液不足、肾精亏损、反胃、亡阳、多汗、雨淋等病症相关。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出现涩脉,可能是怀孕时的胎病,也可能是没有怀孕时的败血之症。此外,涩脉还可能提示心脏虚弱、胸部疼痛、胃虚胁胀、精血俱伤、肠结、尿淋或下血等病症。在诊断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其他脉象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n
\n
虚脉,脉象迟大而柔软,按压时感觉无力,手指按压处呈现出豁然空虚的状态,正如《脉经》中所描述的那样。
\n
\n
崔紫虚曾说:“脉象虽大但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