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在人体中,浮脉与肺相对应,肺主气,司呼吸,与浮脉所代表的气息运行相呼应。
\n
\n
浮脉的体状诗描述道:“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意味着浮脉通常在秋季出现,是一种正常的脉象,表示身体健康。然而,如果在久病之后出现浮脉,则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变化,需要引起警惕。
\n
\n
与浮脉相类似的脉象有芤脉、洪脉、虚脉、散脉和濡脉等。芤脉的特点是浮大中空,如同葱管;洪脉则是脉搏拍拍而浮,来势汹涌,但去势缓慢;虚脉是浮而迟大,按之豁然空虚;散脉则如杨花飘散,无定踪可寻;濡脉则是浮而柔细,如丝线般柔软。
\n
\n
浮脉主病诗中指出,浮脉多主表证,即病邪在体表。如果浮脉有力,通常表示有风热之邪侵袭体表;如果浮脉无力,则可能是血虚所致。在寸部,浮脉可能导致头痛、眩晕和生风等症状;在关上,浮脉可能与土衰木旺有关;在尺部,浮脉可能导致小便不通畅等问题。
\n
\n
总之,浮脉是中医脉象中的一种重要脉象,通过对其脉象特征、体状诗、相类诗和主病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浮脉所代表的意义,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n
\n
沉脉,需用重手按压至筋骨深处方能触及。《脉经》有云,其脉象犹如绵裹砂,外柔而内刚。杨氏则形容其如石投水,必沉至极底。
\n
\n
沉脉与地相应,象征着渊泉深藏于下。在卦象中,沉脉属坎;在时令上,沉脉应冬;在人体中,沉脉主肾。此外,沉脉也被称为石脉或营脉。若脉象过于沉实,如同弹石般坚硬,按压时更加坚实,表明病邪在体表;若脉象不及,气来虚微,去如指数,说明病邪在体内。
\n
\n
《脉诀》曾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脉有缓数之分,且存在于各部脉象之中,而烂绵之脉实则为弱脉,并非沉脉。
\n
\n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