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绝望吧。
其实王安石一直都是想要做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的人,他一直都是理想主义者,一直都想用自己的办法来让整个天下变得更加的富饶。
可是总有一些个老古板一直都拿着它一点点小小的错误来不停的鞭打,比如觉得他用的人不好,比如说它的政策比较急之类的。
其实那些文官真的是不知道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一定会带来这种阵痛吗?其实他们很明白,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去鞭策呢?因为那些个文人一个个的都是站在制高点上。甚至可以说是道德的制高点上来指责。
这些人永远都不会看到长远的未来,这些人永远都站在一个非常高高在上的道德制高点上俯视改革变法。
即便明知道这些阵痛是一定会带来的,即便知道这些阵痛是带来给那些利益既得者的,可是那些文官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要往上爬。
即便当年的苏轼还不一样去对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有许多的意见吗?
在这件事情上面可以这么说,苏轼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美食家也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基层官员,但是他真的不适合做政治家。
其实王安石做的这件事情就像当年的秦始皇修驰道,修长城,的确会给当代的老百姓带来很多的痛苦,但是他给后面的儿孙们带来的好处有多少,却并没有人太多人去关注这些。
又像当年的隋炀帝杨广一样,连通了大运河之后,所有的后辈儿孙们都因为这条大运河而受到了很多的好处,但是当年的那些个老百姓又会怎样对他其实就显而易见了。
而当年的王安石的改革变法要是能够成功的话,对于北宋王朝来讲,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利好的消息,却。没有想到所有人都在反对,不管是文人也好还是天底下的老百姓也把那些利益既得者反对,也就罢了,可是那些个本身能够受到很多好处的老百姓也根本不理解,这就是越做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