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过几年,华夏大地的代工厂里会出现一种叫做仿单跟单的玩意儿。各厂长们自觉发明了新的生财之道,殊不知,这都是老祖宗们玩剩的。
刚才还眉开眼笑的常洪盛顿时紧张起来:“雁子,那我哥这个,到底是皇帝手里铸的,还是后来仿的?”
雁游叹了一记:“如果只是真伪之别,我也不用解释这么多。根据史料记载,宣德炉当年由官中制造了五千余件,至于当时官员私仿的,则无从考证。这么说吧,就连当年古玩最红火时,琉璃厂各家铺子里摆着的宣德炉,哪怕是公认眼力最好的掌柜,都不敢打包票说绝对是官铸,我也分辨不出。最重要的是,因后世无法百分之百分辨官铸野铸,加之数量众多,宣德炉的价值向来比不上同代的其他铜器。”
“也就是说,哪怕这是宫中铸造的,也依旧卖不上价?”常茂云问道。
“可以这么说。”顿了一顿,雁游又看向陈博彝:“陈教授,您知道现在的行情吗?”
听得津津有味的陈博彝尴尬地搓了搓手:“小雁,我对铜器一窍不通,所以也没买卖过。不过,我隐约记得小屠老师曾经提过,说明代一只铜铸镇纸视精细程度与来历,至少可以卖到上万,但宣德炉就只有六七成左右的价格。至于这只的具体价值,还要问一问业内人士。毕竟,铜器大小形制花纹等等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
“六七成啊……”常洪盛咂了咂嘴,在心里默默算了笔帐,重新转忧为喜:“就按一万的六成来算,那也是好大一笔钱呢。雁子,我们该拿到哪里去卖?”
常茂云见不得弟弟这副咋咋呼呼的模样,终于没忍住给了他一拐肘:“给我安份些!卖什么卖,没看见它是跛的吗?”
“呃……”挨了大哥一下,兴奋过度的常洪盛才注意到,宣德炉的三足中,有一足缺了一块,“雁子,你给修一修呗?顺便再用刚才的药水儿洗一洗,弄干净了才更值钱。”
雁游刚要点头,这时,许久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