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些他很熟悉。
当然,屈夫子也熟悉。
答这个,老生常谈,不可能从屈夫子手中修出“水”字。
唯有对水的理超越屈夫子,才能成功。
可屈夫子已经修出“水”字数千年,浸淫日久,更以“水”字独战三部正神,对“水”的理解到了何种地步,难以想象。
好在屈夫子有意让道,并为他化出一片充斥水之气息的小天地,水汽之浓郁,相信世间无出其右者。
沉吟许久,苏东山缓缓开口:
“水,柔也,故‘水’字形婀娜如波。然水柔中有刚,中有一‘直’为阳,也是‘水’的主干。
‘直’左右笔画象形,可为山、支流、湖泊、土地。
‘水’出于山,居高俯下。
支流、湖泊汇涌入主脉,奔流而下,灌良田、冲沃野,一往无前……”
苏东山每说一句,船下的就会多出一道波纹,与先荡起的波纹撞在一起,撞起浪花无数。
同时在他周围还会幻化出对应的气象。
他似创世神,似造物主,创造一切与水有关的信息。
苏东山说得越多,心底越震撼。
这不等于是屈夫子将他所知道的“水”字之道尽数演化?
山川河流、湖泊沃野,如何形成,何种形状,都在遵守“水”的规则。
可以确定,即便自己修不出“水”字,单以这些随心演化出的气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