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好感,另一位想来就以晏如松为偶像,因此虽说违反大梁例律,但此种情况下,也只能先斩后奏了。
晏如松回上京那天,参他的几位御史还跟其他人一样笑眯眯地恭喜他,谁知转眼间,参本便如同雪花般飘向杨奕的书桌。
这个消息让魏云清非常不理解。
从大梁的例律上来讲,晏如松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不是他调集了军队过来,上京恐怕早就沦为大宋人的城市了。之前杨奕嘉奖晏如松的时候,人人都言笑晏晏,将晏如松夸上了天去,好像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是过去了几天而已,那些御史就开始“翻旧账”了?
魏云清从没有这么讨厌这些所谓的言官过。只会说说说,可他们对这个国家做出什么实际的贡献没有?晏如松为这个国家付出了那么多,他们怎么就能看不到呢?是不是都眼瞎了啊!还有孙首辅,他为了这个国家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却是那么个惨死的下场,连个凶手都抓不到!
魏云清再一次肯定,她非常讨厌这个时代,非常讨厌这个国家!
魏云清没有立刻跑去干扰杨奕和内阁们的商议,却始终将此事放在心上。她想看看,这一次杨奕会如何做。
此刻的杨奕没有去找内阁商量,而是独自一人想了许久,最终却忽然叫内侍去把晏如松的父亲晏之栋叫了过去。晏如松在兵部,晏之栋却在刑部,品级也比他儿子低,不过是个正六品的主事,平日里看看卷宗,查查阴暗案件,审核有蹊跷的案子,日子很是忙碌。
杨奕屏退了众人,只留晏之栋留下谈话,而晏之栋在乾清宫内待的时间不久,出来后便匆匆出了宫。没有人知道杨奕和晏之栋悄悄说了些什么,不过大家都猜测大抵与晏如松有关。
第二日,杨奕发诏书赦免了晏如松私调军队的罪,认为他的功劳完全可以盖过他犯下的罪过。
这一诏书一出,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大为不满,赞同此诏书和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