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作为长子,带着袁氏家眷,一起行礼。
“你们无须多礼,我与本初相交多年,虽曾交战,但彼此没有私怨,他临终之前,将你们托付给我,亦是信任于我,我自是不会辜负挚友之情,你们长途跋涉,想必也累了,就先下去休息,待公事谈完之后,我再去见你们。”
“多谢司空。”
“还有一事?三位贤侄,你们可与辽西蹋顿认识吗?”曹操突然问了一句,看来,他似乎要采纳许攸之计。
“父亲在时,曾与蹋顿有些交往,但说不上熟。”回答曹操的是袁熙,三人中,唯有他与蹋顿见过面。
“今陈炎势大,我欲联结蹋顿,共伐陈炎,贤侄可愿意为我写书信一封,向蹋顿说明原委,我派人送去。”
原来是要写信,在场诸臣松了口气,唯有许攸感到一丝失望。
“自当为司空效力。”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
青州济南国东平陵,十月下旬,
在涿城,陈炎安排好诸事后,就离开涿郡,返回东平陵,田畴也随行。到达东平陵时,已是九月下旬。
进入城中,看到东平陵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陈炎心情舒爽。田畴一进入东平陵,就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呆了,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他左看看右看看,什么都觉得稀奇。
“将军果然没骗我,东平陵竟如此繁华,当年我曾去长安,沿途所经城池,没有任何一座,能与东平陵相比。”
“那是自然,我花八年之功,才有这成就。如今青州之内,还有几座城池,比东平陵略差,却比冀州诸城要繁华许多,就是比邺城也不遑多让,例如临淄、临济、博昌、即墨、黄县、莒城等,个个都是大城,全城人口五万以上。”
确实,如今的青州不是只有东平陵一座繁华的城市。临淄自古以来都是齐国国都,底蕴深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临济是黄河渡口,往来的人无数,也发展了起来。博昌有港口,又是产盐重地,不富都不行。黄县和即墨也是港口所在地,尤其是即墨,更是船坞所在地,陈炎投入钱粮无数,也带动这两县的经济发展。
莒城是陈炎与曹操的地盘交界之处,多年来,陈炎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徐州的百姓北移到青州,其效果显着。五六年来,从徐州进入青州的人近八万人。莒县作为首站,往来的人多了,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子泰,这下你相信我的话了吧?以往,冀州繁华,要远超青州,今青州已后者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