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回晋阳没多久,太原就发生了战事。
高干也认识令狐邵,他从井陉回来时,才得知令狐邵在晋阳。战事当前,他让令狐邵助他主持后方之事。令狐邵既然有心投效陈炎,自然不希望太原落入曹操之手,就答应了。当然,他也知道潘璋驻军于上艾,只是对张合和郭嘉的到来一无所知。
他本想再找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劝高干降了陈炎,若此事成了,他在陈炎的阵营里,就站稳了脚跟。
此前,高干以为有匈奴人为援,一直没有投降哪方的想法,这让令狐邵不敢轻举妄动。如今,郭援战死,匈奴人暂时撤退,高干惶恐不安。他觉得这正是机会。于是,他主动找上高干。
“高刺史,今战事不利,不知刺史可有退兵之策?”
高干面露愁容:“今敌军攻城甚紧,郭援身死,城中士气不振,我……哪有办法?好在呼厨泉大军及时赶到,敌军也不敢倾力攻城。”
“刺史可曾考虑过,今正是粮食收割之时,我军不能收割粮食,又收不到粮税,即便这城守得了一时,却不能久守,几个月后,我军必会缺粮。”
“那孔叔以为该怎么办?”
“并州之地,受异族侵扰频繁,二十余年前,鲜卑人常常南下侵略并州,与我大汉交战,致使并州人口锐减,亦变得更加贫瘠,大将军在时,以冀州之粮,资助并州,才使刺史得以稳定并州局势。今大将军只怕……”
令狐邵离开邺城时,袁绍还没败亡,而太原晋阳距离邺城太远,又隔个太行山。消息起码得个把月,才能传到并州来。所以,令狐邵也不知道邺城的情况。
“若无冀州的粮草资助,刺史是养不了大军的,并州迟早保不住,刺史当深谋远虑呀。”
“你的意思是,让我归降曹操?”
“非也,而是归降陈炎。”
“不可能!”高干一声怒喝:“舅父大好基业,败在这陈炎手里,陈炎乃是我的仇人,我岂能投降仇人?”
“刺史请听我一言,陈炎与大将军之争,乃是因双方基业而相斗,却并无私仇,刺史归降陈炎,他必会视之为大功,刺史得到封赏,亦能继续在并州担任刺史,且又得冀州之粮,资助并州。至于外面的敌军,长途跋涉,粮道不通,自然就撤兵了。若刺史不降,陈炎迟早进军并州,届时刺史如何能挡?”
“那我就归降曹操!”
“刺史此言差矣,冀州已落入陈炎之手,从冀州到并州,虽有太行山之隔,但又不是没路,不过多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