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人体,沿着神经组织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为100%。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天,长则数年。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倦怠等症状,随后进入兴奋期,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最后进入麻痹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莱姆病:如果犬感染了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蜱虫,在咬伤人类时,可能会将螺旋体传播给人类。莱姆病早期表现为皮肤出现环形红斑,之后会出现关节炎、神经系统症状(如面瘫、脑膜炎)和心脏病变(如心律失常)等。
三、猫类宠物咬伤的危害
(一)伤口特点
猫的牙齿尖锐且细小,咬伤通常呈现为穿刺伤。猫在攻击时,爪子也可能会抓伤皮肤,增加受伤的复杂性。被猫咬伤或抓伤的伤口初期可能看起来较小,但容易深入皮下组织。
(二)感染问题
1. 细菌感染:猫口腔中的细菌也会导致伤口感染。常见的有巴斯德菌和梭形杆菌。伤口可能会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严重时也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
2. 猫抓病:这是一种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猫抓伤或咬伤传播。被感染后,伤口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对身体的恢复和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三)心理影响
由于猫通常被视为较为温顺的宠物,被猫咬伤可能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对于儿童或猫的主人,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猫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与宠物的关系。
四、啮齿类宠物(仓鼠、豚鼠等)咬伤的危害
(一)伤口情况
啮齿类动物的牙齿不断生长,所以它们的牙齿比较锋利。它们的咬伤一般是小而深的伤口。例如,仓鼠在受到惊吓或被不当抓取时可能会咬人,其咬伤可能会导致手指等部位出现小的穿刺伤口。
(二)感染与疾病传播
1. 细菌感染:它们的口腔也存在细菌,咬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表现为伤口周围红肿、疼痛。如果不注意清洁,感染可能会加重。
2. 传染病传播:虽然相对少见,但一些啮齿类动物可能携带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咬伤、接触其排泄物等方式传播给人类。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