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在极力掩饰着这种远称不上和谐的表象。
可在下面的朝臣,尤其是以奕匡为首的那些王公贵胄们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或者说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从铸币到印发纸钞,都是如此。
至于禁止一向倾向于滕毓藻的《大公报》在京城售卖,更是明目张胆地在做。
即便《大公报》自创立以来,努力秉持“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一向报道也客观公允,甚至还经常公开刊登指责直山两省各级官衙中存在的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依然遭到京城种这些顽固势力的坚决排挤。
这些背后的心思和表面的作为,朝中重臣们心中也自然都有数,段祺瑞虽然不在中枢,可一些传闻还是听说过的。
最明显的,就是朝廷的纸钞,也就是宝钞,在直隶无法流通,至少是表面上。
比如在直隶、山东注册的所有银行、票号不会收储朝廷的宝钞,所有震旦系的工厂,包括购买卢汉、卢张铁路的车票,也都不接受朝廷的宝钞,只收各种银元和被俗称为直票的直隶发行的纸钞。
同样的原因,直票也只在直山两省和关外是合法货币,在包括顺天府和其它各省,都被朝廷禁止,只能使用宝钞。
好在宝钞的兑换有些滞碍,比如宝钞在户部银行在各省的银行兑换,只能兑换户部铸造的龙元,而由于含银量和铸造的有些粗糙,民间流通中和有一些折扣缩水,导致民间不愿使用。
而直隶通过《震旦银行》发行的直票,由于发行以来一直币值坚挺,直山两省、有直军驻防的安徽、江苏、两江、福建那里《震旦银行》都开有分行,兑换方便,而且兑换的《震旦银行》铸造的银元品相好、含银足,以至于不仅当地商人愿意收,就连上海的洋人也愿意使用直票。
尤其是驻防在江苏、两江、福建的官兵也在使用直票,他们的军需供应也都使用直票,这让这些地方也有直票在流通,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