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工业生产体系不是那么好建设的,李庠空有世界上最好的仪器,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才。只能从点到面的一点点发展。仅仅第一钢铁厂的两座高炉日产超过2万吨的生铁就足以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
现在太平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高精尖项目上,对于钢铁的需求并不大。就连铁路、建筑、造船、机械加工等需要钢铁多的行业,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钢铁,直接由李庠提供成品了。
李庠的成品倾销直接使得太平国钢铁厂的钢滞销了。普通的粗钢早就被华夏本土和印度阿三挤没了市场,而优质钢和特种钢的市场也不是那么快就能打开的。别人对太平国自产的钢铁还有些信不过,甚至有人对太平国的安全状况表示担忧。
若是一旦太平国开战,买卖还如何交易?一时的金钱的损失在相对正规的国际交易法则面前还好说一些,但重新调整货源以及打乱生产计划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考虑到这些铁矿石除了部分是进口的巴西铁矿石外,其他都是掺杂着不足叠加次数的时空地球的水分铁矿。可能存在着未来的安全隐患,李庠才坚决不允许向本土倾销。所以面对着华夏本土每年超过1500万吨的钢铁进口量,李庠也只能眼热一下,定下了只向其他国家倾销的指令。
对这个指令并不是很理解的太平国商务部采取了低价倾销的策略才算在全球消化了大部分钢铁,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实下,滞销状况还是得不到太大缓解,于是李庠本来规划的太平国大炼钢计划只能暂缓执行了。
第一钢铁厂不光3号高炉停着,还有2座配套的300吨转炉和1座200吨电炉照样没有投入运行。同样。第二钢铁厂也存在着不少的产能浪费。
第二钢铁厂是以废旧钢铁为原料的电炉生产为主。
对于电能,太平国就一直没有缺过。不需要烧煤。也暂时用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