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最为严格的食品许可条例挡在了太平国的国门之外。
若不是太平国国民有一份念旧的情怀,喜欢食用家乡特产,恐怕华夏本土销售向太平国的饮食产品还会大大的缩水。
太平国在食物问题上,除了严把安全关口外,倒是并不会在价格和税费等上边做文章,这也使得饮食市场面向了全球。比如泰国的大米、加拿大的小麦、印度的红茶、哥斯达黎加的咖啡、阿根廷的牛肉等等。可选择性的范围很广。加上太平国的人口并不算多,使得华夏本土最终通过正规渠道出口到太平国的饮食产品的规模总量并不算太多。但这已经是华夏本土对太平国的优势出口项目了。
“太平国从我们国内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不过初级产品分类中的矿物燃料极少。工业产品也很少,随着太平国自己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兴起。我国对太平国的劳务输出的规模也在缩小。”张明德解释道。
5号首长还是希望多倾听了一下专家的意见。作为负责处理太平国经贸问题的张明德有幸充当了一会专家。不过做足了准备的他说的中规中矩。在受到领导接见的那有限的时间内,很快概括出华夏本土出口向太平国的一些项目。
华夏本土优势出口项目主要就是以粮食和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初级商品,以及来料加工和中低端的制造业出口商品。
这些低值低利润的出口商品中。除去粮食能在太平国有点销路外,其他都在太平国碰了钉子。
华夏本土的矿产资源这些年已经开始注意长远规划了。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原始积累后,腰包厚实的华夏本土,现在更多的是倾向挥舞着钞票全世界购买资源,人力成本和一些政策性成本的提高,以及国内资源的匮乏也使得崽卖爷田不心疼的低价倾销本土资源的事情少了不少。
但即使华夏本土的矿产资源卖得再便宜,为了多给华夏后代子孙留点资源,李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从本土进口。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