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那些幻想现在都被满足了,他不同样可以被当成神吗?
这样一来,故事最开头的引言,实际上也变成了揭露一切迷团的暗语,这种“轮回”非常符合东方式思维的审美情趣。
另外一点,在整个故事中,阿虚的真名始终没有出现过。这仅仅是作者的一个小玩笑吗?
如果往更深一层去想的话,不出现真名,而是用一个特定的词去指代——这种行为就叫做‘避讳’,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在东方式思维中,需要避讳的名字是尊长的本名,否则就是对其不敬。
而在西方式思维中需要避讳的名字则是神和恶魔的真名,西方人认为神和恶魔的真名是有魔力的,所以不能够直接说出来。
身为日本人的作者,比中国人更多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只要结合这一背景来看,就可以解读出作者的用意:
之所以始终不写出阿虚的真名,是因为神的真名需要避讳。
他其实一直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阿虚才是真正的神。
这一写作手法又非常符合日本式的独特审美——外表是现在流行于日本的西方文化,而骨子里却是东方文化的含蓄情趣。
再联系我之前所说的‘东方式思维的作者不光注意字里行间的暗示和隐喻,还要考虑到‘文字’本身所表达出的含意’这点,分析一下阿虚这个名字,还可以得出一个更大胆的推论来——
那就是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只是‘阿虚’的梦罢了,是虚幻不实的。
这样一来,‘阿虚’这个受到日本出版社承认的官方中文版译名,也就具有了由名字本身做表达出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