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针
——读王冕《墨梅》有感
@丙叔佩史
铁杵石前磨岁月,
昼夜不止梦犹烈。
春华秋实换新颜,
铁骨铮铮化金屑。
世间疑难铁可穿,
针尖尚需功深结。
励志人生显真章,
铁杵磨针志不灭。
赏析
【王冕《墨梅》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磨针 —— 读王冕《墨梅》有感】
王冕的《墨梅》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清逸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中的梅花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高尚品德和独立精神的化身。这种“淡墨”绘画手法,本身就蕴含了一种低调而不张扬的美学追求,恰恰映射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诗人通过梅花的幽香与淡墨勾勒,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对于世俗虚荣的不屑,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无瑕的珍视。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话,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宁肯舍弃世人眼中的美好表象,也不失其精神的纯洁与崇高。这种超越功利、崇尚内在真实的立场,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之道”相契合,即重视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声地位,强调一个人的品格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王冕通过《墨梅》表达了自己愿意置身于世俗之外,独守一方净土,以清新脱俗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种种,充分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的高洁情操和独立精神。
总之,王冕的《墨梅》不仅是一幅艺术画卷,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光辉与追求心灵自由的作品。它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依然有人秉持着一份初心,勇于做那个不为名利所动、坚守内心真善美的“墨梅”。这样的思想与情感,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磨针”这一意象,将抽象的精神追求具象化,通过“铁杵磨成针”的过程,生动展示了坚持不懈与时间的力量。与王冕《墨梅》中梅花的清冷高洁形成鲜明对照,它更侧重于展示在实践层面上的努力与付出。在这里,“铁杵”代表着人的原始状态或初生的意志,坚硬但未经过雕琢;而“针”则象征着经历了无数打磨后形成的精湛技艺或是卓越品质。二者之间的转化,需要的是持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