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事我问过省环保局的专家,他们说,水泥厂和钢铁厂尽管有些污染,但只要环保措施到位,可以控制到最小的程度。这是一份专家的建议书,你可以拿回去仔细看看。”孟秋兰忍住心头的怒气,找出一份文件,面色如常地推到了王学平的手中。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尽管孟秋兰表面上没有表露出异常的神色,但王学平还是从她故作从容的话语之中,找出了不悦的成分。
王学平不是环保专家,在这个专业领域,确实没有多少发言权。
不过,王学平这个外行,还是从专家建议书里找出了问题。投资几个亿的两个厂子,治理污染的经费却只需要二百万,这就严重不符合常识了。
开什么玩笑,仅仅治理污水的环节,建成一座中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至少需要投资上千万元。这还仅仅是污水处理一个环节,还有废气、废渣、粉尘等污染源需要治理。
据王学平的初步估算,整个治污环节处理下来,至少需要投资几千万元。
县里不太可能自主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除非把销售势头很好的饮料厂卖掉,可那又变成杀鸡取卵了,王学平绝对不可能干这种傻事。
看出了王学平的犹豫,孟秋兰耐着性子解释说:“实话对你说了吧,我在省环保局还有点小关系,可以搞来五百万的配套资金。咱们完全可以一边搞建设,一边防治污染,两不误。”
孟秋兰准备得如此充分,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王学平手里没有任何凭据,空口说白话,自然不太可能说服她。
反正还有时间,不如等找来了真正的专家,再找机会进言。
王学平心里很明白,受时代背景的束缚,导致众多领导干部的眼界并不开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