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初有所得而口出狂言;再学三年,因深知学无止境而不敢妄言;又学三年,因愈发谦逊而沉默寡言;再过三年,已无需多言,内心自有丘壑;又过三年,静口无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再过三年,无言即言,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便能传达深意的境界。大道至简,大悟之人往往选择无言,因为一切真谛已内化于心,无需外显于形。
简意是;修行之路是一条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狂妄自大,到后来的谦逊内敛,再到最终的无需多言,这不仅是言语上的变化,更是心灵境界的升华。
在庄子的哲学中,修行并非简单的外在修炼,而是内心的觉醒与超越。它要求我们去除私欲杂念,回归自然本真,以一颗道心去感知世界、理解万物。如此,方能在纷扰复杂的人世间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个就是观自在之道。不再言语,观己自在。
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的自在,不想与人过多纠缠,从而选择了找个地方一个人待着。这也是世俗之人以为的自在。
若真避世,为何见人?若真避世,为何还玩手机?还与世人讲什么好坏之言语?
那只是身体离开了人群,可那心却从未离开红尘半步。
借此言语,为师给你翻译,你且细听,因为这里有修行误区。
修行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又学三年,沉默寡言。
再过三年,无需多言。又过三年,静口无言。
再过三年,无言即言。大道至简,大悟无言。
修行三年,这三年不是说时间,而是当自己突然开窍时,抑制不住心中喜悦,想要表达,并且以为自己达到了一个地步,以为清醒过来。
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其实是随着对道进一步感悟之后,觉察到自身之渺小,不敢轻易介入。
又学三年,沉默寡言,看到人性更深层的另一面之后,那些贪婪业力等等,开始选择不再言语。
再过三年,无需多言,指境界稍有提升,不需要多言,也可表明其意,直指本质点明。
又过三年,静口无言。因为直言,招受他人无明业力反攻。心寒后,选择闭上了嘴。
当修行更近一步时,无言即言,不在以常规修行之言语讲道,而是以规律讲道,一言一行,无不有着智慧身影,三言两语,动作行为,都能点出他人业力,让人了解到看到自身业力。
大道至简,大悟无言。以规律,悟规律,用规律传授他人道的含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