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立心”、“本民”、“财赋”等字样,按照陈东等首倡者的安排,除了陈东、邓素、张炳、赵行德四人为理学社聚会联络人之外,每一议题下面各有一众望所归之人担任掌议,陈东担任了修身斋的掌议、邓素是“约礼”斋的掌议,张炳则是“本心”斋的掌议,而赵行德虽然经书通达,却因为从前无意中显露了一手箭术,又拜了翰林院太史局令为座师,被安排做了“治兵”斋的掌议。
此时的士大夫都重文轻武,其他的雅阁都有不少士子在入伙,看着空空荡荡的“治兵”斋,赵行德不由得面露难色,陈东正好看到此处,也觉得有些对不住行德,面带着笑容走过来,低声道:“让元直执掌这个冷清的议题,实在不好意思,待日后理学大兴,枢密院和三衙禁军便拜托元直了。”赵行德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理学社下设十二斋议事,要以清议来影响朝廷大事,甚至希望日后互为援应,将同道中人推上政事堂枢密院的高位。可按照朝廷的惯例,文臣能否入主枢密院只看官家的心意和朝堂上的实力,与本人知否知兵的关系不大,赵行德也不认为自己这个光杆的“治兵”斋掌议能够影响执掌枢密院的执政巨头们,恐怕其他士子也是作如是想,这才对“治兵”斋敬而远之吧。
他面带苦笑着对陈东拱了拱手,看向身旁的孟元,这位却是个颇有眼色的,他父亲孟监作在太学生中颇不受人待见,去其他的斋议事只怕要受人讥笑,见赵行德看过来,当即拍着胸脯道:“在下也对行军布阵之道颇有点兴趣,既然赵兄担当‘治兵’斋的掌议,在下也便入了‘治兵’斋好了!”
陈东见终于有人肯加入‘治兵’斋了,当即拍着孟元的肩膀道:“好兄弟!”他嘿嘿笑了笑,看了看旁边的其他士子,凑近孟元耳边道:“虽然孟公子不是太学同窗,但入了理社便同气连枝,若是有人为难,径来告我,我陈东必不与他干休!”
孟元乍见此人如此亲热的说话,不禁想起传说中太学生里不少有断袖之癖的,面色微变,靠近赵行德半步,勉强笑了笑,对着陈东拱手道:“多谢陈兄照拂。”
陈东见人到的差不多了,便命潘楼的小厮将分隔二楼各个雅座的画屏尽皆收拢,使整个楼层一览无余,仿佛大殿一般,又取了一面银铙钹,锵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