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高干早已恐慌,又摆出这么低的姿势,多半已有降意。
\n
\n
“我乃颍川荀攸荀公达,高将军可否让我进城一叙,有些话不吐不快。”
\n
\n
“原来是公达先生,久仰大名,若要进城,只怕……”高干稍稍犹豫,又连忙同意了下来:“好吧,我让士兵打开城门。”
\n
\n
片刻之后,城门打开了,荀攸进入城中,两人聊了起来。初时,两人聊了些往事,交流一番。
\n
\n
荀攸正想进入主题,开始劝降,高干突然跪了下来:“还请先生救我!”
\n
\n
荀攸连忙将他扶了起来:“高将军,有话讲出来便是,你不必如此。”
\n
\n
高干只好起身:“一个多月前,我在河东与豫章王大军交战,并非本意,我受袁……本初大恩,为其效力数年,其病逝后,三公子袁尚继其位,我自当奉袁尚为主,奉其命出兵攻下河东,实非有意与豫章王为敌。”
\n
\n
“今并州孤悬在外,我早愿举并州而降,只是苦于无人引荐,故一直徘徊不定,今公达先生至此,正是机会,还请先生为我引荐一番,我愿举并州诸郡,归降朝廷。”
\n
\n
荀攸是个精明人,他自己知道高干的话言不由衷。明明是故意与豫章王为敌,却说自己只是效力于袁尚,奉命攻打河东。实际上,袁绍死后,高干几乎是独立的,不过是表面上奉袁尚为主而已。如果不是在河东兵败,高干才不会投降呢!
\n
\n
荀攸不管这些,只要高干献城降了,他就达到了目的。至于怎么处置高干,那是豫章王的事情。不过,他心里明白,高干就算降了,最多只能保住性命。如果高干在河东之战前就降了,那就是功劳,被汉军兵临城下才降,只能保命。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