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对这伙外来户百般防备,本土派和外来派很快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开始的时候,外来派处于绝对劣势,因为他们手里除了一个皇帝啥也没有,关键是李隆基这块招牌也烂得差不多了。
不过双方虽斗,却又同属朝廷阵营,彼此都保持着必要的克制,始终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杜成长袖善舞的特长发挥了作用,周旋于本土派和外来派之间游刃有余,很快成为了两边沟通的桥梁。
随着安史之乱久拖不平,越来越多的中原世族逃到了四川这块世外桃源,外来派等于多了源源不断的天然盟友,实力越来越强,逐渐有了反客为主的趋势。
就在这个时候,杜家却突然反水了!
原来杜成一到蜀中,就敏锐看到了家族崛起的机会,果断害死发妻,暗中求娶了韦家一个庶出的女儿。
在得到本土派的信任之后,杜成献上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恭送李隆基返回长安。
杜成的确人才,这一计极其高明,或者说是无解!
因为此计不但符合本土派的利益,也正搔到了外来派内部那些大门阀的痒处。
在这些人心里,蜀地再好也是偏僻的乡下,只有关中才是帝国真正的心脏。
其时,在灵武自行继位的太子李亨已经开始反攻,又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再不带着太上皇返回长安,自己这些人可真就连口汤都喝不上了!
双方一拍即合,本土派出钱出力,外来派中的领袖门阀“劝驾”,一起逼着太上皇回京,皆大欢喜。
至于李隆基回到长安后过得如何,就不在众人考虑之内了,反正无论谁当皇帝,这天下还是门阀世家说了算!
杜家没走,还有许多逃到蜀地的小家族也没走,不是谁都在经历大难之后,还有那个实力回乡重振祖业的。
杜成的眼光独到且长远,那些门阀世族走后,群龙无首的外来派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了杜家周围,继续抱团取暖。
局势果如杜成所料,安史之乱虽被平定,可大唐统治根基已经崩坏,节度使遍地,藩镇割据之势已成。
为了军阀之间的兼并攻伐,入蜀避祸的百姓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
这些人到了蜀地,更愿意投靠谁?当然是“同病相怜”的外来派啊!
于是,作为外来派领袖,又和本土派关系良好的杜家就成了首选,实力不断增强。
另一边,那些大门阀重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