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个问题咋一听相当容易,对一个僧人来说看似很幼稚,其实则不然,它牵扯到信仰的初衷,以及一生的追求。
玄奘没有脱口而出,因为他被问到了心灵深处。
“好哲明的问题。”玄奘道,“先说佛法于个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还要能闻到佛法,那更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这是其一;其二,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诸王如果将其定为统治人民之国法,则称为‘王法’,此时的佛法就是济世,它的作用莫过于教化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唐僧从两个方面完整地回答了问题,孟赢溪算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佛教的意义,她决定采用玄奘的话来诠释。
孟赢溪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理想,可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不除恶,善何存?一味地容忍和谦让只会叫恶业不断膨胀。好比阴阳鱼,你见过上古伏羲氏所作的阴阳鱼么?”
“见过,鸾凤和鸣,其彰显出阴阳化合而生万物的无上深意。”
“如果阴阳不是势均力敌,那阴阳鱼也就不复存在。我所做的,不过是维持它的平衡罢了。”
“可是……”玄奘道,“可是你不见先前的那五个恶人在佛的感化下无须惩戒便已皈依了我佛么,但若最初对峙时便杀了他们,岂不冤枉?”
“玄奘,此事实乃万有其一的巧合,不能以一代全。”她论道,“如果羊圈里多了一只狼,你将会怎么做?赶走它……它还会再回来的;把它变成羊……可能吗?”
玄奘不语。
孟赢溪继续道:“人的恶性是难改的,就如同狼要吃肉一样。小恶尚可愿谅,但大恶不可饶恕,否则恶行当道,他人必仿之,狼不会变成羊,而羊却能变成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