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战时,随着钢铁厂搬迁至山城,陈进德负责机器的拆卸、运输与组装任务。当然在之后也成为新设山城钢铁厂中的重要人物,主导技术方面的工作。
\n
\n
只不过技术官僚都有些不够圆滑处世的缺点,加上他并非山城本地人。双重特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在战争动员期间会被压制住;但战争结束后,他难免受到排挤。
\n
\n
最终选择辞职回乡的他,在苏家老爷的邀请下,加入了当时已经重新上轨道的汉津钢铁厂。
\n
\n
那段期间刚好是新式高炉的启用期间,陈进德作为已有经验的技术官,很好地辅佐了林文理。并作为沟通桥梁,协调底下员工,完成了旧式高炉废弃与新式高炉启用的任务。
\n
\n
特别是旧高炉废弃,可不是停止进料、进煤,等待其温度冷却下来就好。钢铁厂重新恢复生产的初期,资金特别紧张,当然不可能浪费一整炉的生铁。
\n
\n
如何将不可避免的浪费降至最低,就是这段时间最麻烦的任务,比新式高炉启用还要重要。更不用说还有大小姐心心念念的铁精,要从旧高炉最底部挖出来。
\n
\n
作为主导战前汉津钢铁厂拆迁的人员,陈进德可说是经历过一次,具备相关经验。再有林文理提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他比谁都还要快上手与理解。
\n
\n
所以这份功劳,可以说没人比他更大了。──林文理不记功,也不参与考核的,──就是一力承担起钢铁厂重建任务的后备第三师老弟兄,也认可了这么一个人。
\n
\n
随着苏家的工业集团逐渐扩大,原汉津后备第三师的营长,人事部的沐英仁经理脱离钢铁厂的编制,成为常驻技术学校的招聘部长。
\n
\n
可不要以为这个招聘部长只负责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就业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