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第二百五十五章
科举毕
晋州的第一次科考,高肃绝不容许有半点失误。
情报司、锦衣卫的人手全部出动,力保稳妥。
科考终于来临,成群结队的士子朝太原的郡学学馆走去,太原的郡学是一座占地约一百亩的大学堂,位于太原的南门,可容纳上千士子就读,而今天参加科考的士子则与各个郡县的学生无关。
卯时四刻,天才微微亮,几千考生排成五队,验身入场,除了颁发的考牒,其余物品一概不能带入,一切所需均由官府提供。
这场科考的主考官有六人,分别是荀爽、杨彪;郑玄、蔡邕;程昱、沮授。
荀爽和杨彪只是挂名,他二人有审核的权力,但无权决定学子的名次,郑玄和蔡邕是两座大山,程昱和沮授是高肃的人。为保证公平,本次科考采用糊名制,六人将最优秀的三十份卷子上报给高肃,最后,由高肃决定前十名。
科考共分为两场,上午考贴经,主要是靠儒、法、兵三家的著作,如《礼记》、《尚书》、《韩非子》、《孝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一部分题是让士子填写缺漏,更多的是考士子对这些著作的理解。
高肃不看重死记硬背的东西,他更看重的是士子对这些的理解,所以补缺的题占比重都不大,属于就算不答也无伤全局,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过关。
上午只考两个时辰,其实上午的题量只有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是让士子检查用的。
重戏全在下午。
下午考的是策论,未时开考,题目是高肃和六位主考共同商议的,事先没有人知道。题目分别是《黄巾之乱对大汉的影响》、《时政之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