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岛远遁南洋;如此以降,到明年民国三十九年,是否继续出让秦洲,四十年又要让魏洲与‘毛’昆仑?”
到了第三天,话题从党国转到了常凯申本身“常凯申之无能,众所皆知;三年时间败坏掉大好河山,数百万‘精’锐军队便可见一斑。但能坐到一国之总统的常凯申果真无能否?”
提出这个疑问句后,这份报纸开始书写编年体史诗
常凯申出身盐商家庭,家境虽不算贫寒,但也不算富裕。幼年时便树立理想,要推翻剥削阶级,解放劳苦大众。怀着这个理想,他加入了同盟会,投身轰轰烈烈的推翻满清压迫统治的国民革命去。
但革命成功后,他失望地发现,革命的果实被三大财阀集团所窃取,劳苦大众被剥削压迫的命运依旧没能改变。九年后,华共的早期组织沪市小组成立,他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的政治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这个党的政治理想和自己相近,能够实现自己解救人民的理想,于是秘密加入**,但由于其情况特殊,并未正式入党。从此以后,常凯申开始了自己的潜伏道路,具体动作如下
1924年,常凯申任黄埔军校校长。他对共党人悉心培养,为共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将领。后来,他为了进一步学习社会主义,将长子尼古拉送往苏联学习,并在后来与苏联联姻。
1927年,秃子党基业夯实,开始从一个大痞帮派组织向合格政党转型,为了阻止这一悲剧,常凯申不得不发动了四一二事变,以剿共为借口大肆屠杀秃子党基层党员;虽然也违心地杀害了一些华共党员,但却成功的将秃子党从根子阉割。
1938年时,常凯申将从苏联深造回国的尼古拉太子任命为赣县县长,尼古拉太子终究年轻,到了赣县之后大刀阔斧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暴‘露’出了常家父子的本质;为了能继续潜伏下去,常凯申同志不得已将尼古拉撤职。
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