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他谈一谈脚盆的未来。”对于一国首相,麦克阿瑟呼之则来。
……
麦克阿瑟知耻而后勇,准备全力武装脚盆军队时,打败麦克阿瑟的志司却陷入争论当中。
缘由很简单,打得太顺了,从志愿军入‘棒’打响第一战后,后面几天连战连捷,平壤很快光复,前锋部队已经推到了三八线附近,就接下来的战斗,志司内部就继续向前推进,还是在三八线止步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同志骄傲的认为美军不过尔尔,而以大胖同志为首的北‘棒’人民党更是觉得应当乘胜追击,直接压过三八线,将联军赶下海。这种思想很普遍,不仅仅是北‘棒’同志这么认为,很多志愿军指战员也非常认可。
另一边则认为美帝毕竟是从来没遇到过的强军,暂时的胜利只是联军的地面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成建制的消灭了联军好几支前锋;但联军的主力大半都在南‘棒’境内,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损失,等到联军反应过来,战斗就不那么好打了;而且‘棒’子境内山多平地少,后勤补给困难,而志愿军的主攻力量已经从步兵变成了对后勤依赖很大的装甲部队,在北‘棒’境内的时候还好点,有人民军发动群众帮助运输;再往前面打的话,没有多少群众基础,不宜冒进。另外美军还有强大的海军,一旦被美军再来一次仁川登陆,切断了装甲部队的后勤补给,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金大胖同志认为这种想法太过保守,只要志愿军保持现在的势头绝对可以在一到两个月之内将联军赶下海,就像当初pla将常凯申赶到南洋去一样;关键时候苏联人也跳出来凑热闹,认为华夏人既然取得了胜利,就应该继续进攻,将红‘色’的旗帜‘插’满‘棒’子半岛。
还有人甚至还拿出了昆仑同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的诗词拿了出来,形容美帝和常凯申军队是一丘之貉,同样不抗揍。昆仑同志的诗词自然不是胡白白那种什么‘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之类的狗屁不通的诗能比的,至少此诗一出,很多反对冒进的华夏军官不得不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