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相比于当初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洛阳城池,如今的洛阳倒是恢复了那么几分当年灵帝时期洛阳城池的规模,也让刘协生出了那么几分感慨,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n
\n
那时的洛阳正值黄巾之乱,天下灾民汇聚,在很短的时间内洛阳人口就超过了二百万,“陛下,洛阳先是经过刘表、曹操、曹丕等人的屡次重建,在废墟上又将城池给修了起来。可惜曹叡为避我锋芒,又迁都邺城,把全城百姓带走。”
\n
\n
沈晨骑着马在马车边说道。
\n
\n
刘协感叹道:“已经很好了,虽然没有人烟,但至少城池修建了起来。当年我回洛阳的时候,这里几乎是一片平地,只剩下宫墙的残垣断壁,方圆几十里,只有白骨、野兽、杂草和孤坟。”
\n
\n
“是啊,只要城池立起来,大汉的都城在,人心也会慢慢地聚拢回来。”
\n
\n
沈晨勒住马匹回应了一句。
\n
\n
车队慢慢到了上东门外,东汉时皇帝主要居住在南宫,所以董卓之乱时,南宫遭受的损坏也最大,被焚烧得没有什么残留,反倒是北宫还有一些大殿屹立。
\n
\n
因而后来刘表派人去修缮洛阳皇宫,曹操、曹丕父子几次修缮,都集中在北宫,在北宫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了洛阳城池。
\n
\n
上东门就是距离北宫最近的城门,进入东明街,南面是步广里,西北面就是永安宫,顺着街道一路到东明门外,众人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一些人在宫门外站着等候。
\n
\n
车队到了近前,沈晨看到为首的是中书丞蒋琬。
\n
\n
当初刘备立国,采纳了诸葛亮和沈晨的建议,把政务一分为三,设立尚书台、中书省以及门下寺三个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