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推波助澜一把即可。”
\n
\n
严嵩点头,哈哈一笑。
\n
\n
严年一脸雾水。
\n
\n
严嵩吩咐严年:“这两天你整理一下逢纪的一些罪状,还有证据,后日一同交给包大炮,四日后看好戏。”
\n
\n
严年感觉脑袋不够用,不过很显然大人跟那个逢纪一起搞了一个计划。(好气啊,我竟然看不懂,这个逢纪这么会这么聪明。)
\n
\n
……
\n
\n
第二天。
\n
\n
继续上朝。
\n
\n
不过无人奏事,很快退朝了,而严嵩和另外两个阁老来到了内阁办事处。
\n
\n
内阁办事的地方,就在文华殿隔壁,一个大房子,里面案桌齐全,是内阁处理奏折的主要地方。
\n
\n
明朝的文官权力中心,也是不断变化。
\n
\n
先是宰相,然后是内阁。
\n
\n
在明朝初始,朱元璋设中书省左右丞相,不过洪武十三年,洪武帝为了能够集权所以罢了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
\n
\n
内阁最初实为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辅助作用,但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n
\n
经过大明嘉靖时期开始,因为嘉靖太懒(前期勤政,后期修道),使得内阁权力达到了极盛的时期,此时以严嵩为首的内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