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为展现自己的贤德、仁善、君恩,便须装作不同意,诚恳挽留。
\n
\n
在臣子写了数道请辞奏疏后,皇帝才会以“朝廷痛失贤才、朕甚是悲伤”等语词,勉强应允。
\n
\n
章得象,显然是第二种。
\n
\n
今年年初,他便有退隐的打算。
\n
\n
五日内。
\n
\n
章得象连上十余道请辞奏疏。
\n
\n
一些臣子也开始陪着演戏,纷纷上奏表示,朝廷不可缺少了这位柱石之才。
\n
\n
赵祯在奏疏上批注,表明自己的不舍与悲痛。
\n
\n
这样闹腾一番,证明了君贤臣忠后,赵祯才免去其首相之职。
\n
\n
一番厚赏之后,让其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为镇安军节度使。
\n
\n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其它臣子看到君恩厚重。
\n
\n
只要为朝廷出力,便能名利双收地安享晚年。
\n
\n
紧接着,中书职位变动。
\n
\n
枢密使杜衍成了首相,参知政事贾昌朝成了枢密使。
\n
\n
在大宋,枢密使和参知政事调个的情况很常见。
\n
\n
枢密使之职,几乎是拴条狗都能干。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