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记忆。即便不作为本经,也有益处。”
\n
\n
张廷恩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为师所治为《春秋》。”
\n
\n
《春秋》啊贾琏若有所思,以前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海昏侯墓葬出土竹简的新闻,贾琏当初还追过一阵。还有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都是出自《春秋》。
\n
\n
翻译一下,一个事情不给明确的定义,后人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
\n
\n
后世有学者认为,儒家不算诸子百家,而是教育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不是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是汉武帝没得选。儒家把持了教育机构,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这就不是君主的主观意志能决定的事情。
\n
\n
当然了,儒学也是一直在进步的,遭到外来文化佛教的猛烈冲击之后,儒家在宋朝完成了一轮进化,理学成为了主流。
\n
\n
贾琏这一走神,落在张廷恩的眼里,内心并没有不快的意思,如果说贾琏立刻做出反应,表示可以《春秋》为本经,张廷恩倒是会看轻他。
\n
\n
“学生还没想好治何经。”最终贾琏也没表态,主要是他真的无所谓,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四书五经都记得烂熟,相关的理学典籍也是一样。现在的贾琏,如果去参加科举,差的大概就是作文的技巧了。
\n
\n
“嗯,你读过《春秋》么可有理解”张廷恩可以断定,贾琏一定是读过《春秋》的。
\n
\n
当下版本的《春秋》是孔子整理过的,对于历史的记录成分,小于对历史的评判。
\n
\n
当然这是后来史学界的观点,贾琏稍稍有所涉猎,懂的其实不多。
\n
\n
“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