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结果依旧是失败。化学试剂、溶液配比、电极的数量,电压、频率,全部按照系统给出的制备方法来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难道是这些试剂存在问题?”
\n
\n
一再确定制备方法不存在问题之后,乔瑞达将怀疑的目光,放在了那几十瓶试剂上。这些试剂是乔瑞达花钱,从化学试剂公司采购来的,按说不应该出问题才对。但是世事无绝对,既然找不到别的毛病,就只能从这些试剂下手了。乔瑞达将这些试剂一一打开瓶盖,用系统拍照解析。
\n
\n
“这个没问题,这个含有一些杂质,不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咦,这个白色粉末的化学式,怎么和瓶身标注的不一样,靠,我就说实验了一百多次,制备全部失败,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
\n
\n
问题终于找到了,原来是试剂公司贴错了标签,将一种溶液配方中根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卖给了他。原材料上就出现了错误,制备再多次也是枉然。找到问题之后,乔瑞达马上打电话,给那家化学试剂公司,将他们的客服人员,大骂了一顿。对方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后,在电话中一再向乔瑞达表达歉意,而后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补发正确的试剂,并退回了一半的货款。见对方认错态度诚恳,乔瑞达这才作罢,挂断了电话。
\n
\n
第二天下午,乔瑞达就收到了化学试剂公司,补发的试剂,再三确定无误之后,马上来到了材料实验室,着手进行ddAt的制备。调制溶液,插入电极,调整放电电压和频率,进行电化学制备。熟悉的制备流程再次走了一遍,得到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只见无色透明的溶液内,两个电极之间,生成了一些细若发丝的棕色丝线,在溶液内来回飘荡着。乔瑞达用镊子挑起一根丝线,用手指拉扯,以测试其强度。结果这种看似相当脆弱的丝线,却是韧性十足,手指关节处都拉红了,也没有扯断。
\n
\n
“这应该就是高分子材料ddAt了,颜色性状,和照片中的一般无二。”乔瑞达使用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对ddAt丝线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测试,而后和解析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最终确定这就是那种可以传导神经信号的高分子材料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