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卫们哂笑着,不再追赶韩信,哈哈笑着去见萧何复命。
月上中天的时候,萧何等来了追赶韩信的侍卫们。听他们一说韩信拉屎的憨傻,额上的青筋就绷紧起来。再也不顾忌,没有请示刘邦的后果,率领着卫队,风驰电掣的在月下按韩信逃走的地方追去。
身后的侍卫们对萧何的举动,很不以为然:一个生活都不正常的废物,追回来有什么用?
清亮的阳光下,萧何一鞭又一鞭,打的骏马跑成草上飞,他自己也是大汗淋漓。
“异常举动,必然是异常之人!这是韩信发出的第二次信号。事不再三,如果不能尽快追回韩信,就怕他将永远不归汉军营帐了。”萧何心急如焚。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一条湍急的江边,萧何见到了临流徘徊的韩信。
寒暄过后,两人席地而坐,畅谈一番后萧何拿出了张良的来信。韩信笑着,也从怀里掏出张良的举荐信。
萧何笑呵呵的看完举荐信:“将军为什么不早将信件拿出?”
韩信笑着回答:“真正的明主,看到的不是长相,也不是身家出处,看重的是才能。君能择臣,臣为何不能择君?靠别人推荐只是其表,自己的能为才是其里。没有真本领的人,就是凭举荐得到赏识,是不能持久的。就是没人推荐,只要人才心智够用,也会锥立囊中脱颖而出。
我装憨弄傻,干的两件违反常规的事,不正是向你们发出的信号吗?”
说完,两人仰天大笑,并骑把臂缓缓返回营地。
萧何就向刘邦,再次郑重举荐了韩信。
不久,登坛拜将的千古美谈,就留在了青史。
《五》
予取之,姑先给之。纵有万千想法,主要矛盾项羽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刘邦可以容忍韩信的一切。而且给韩信种种可以取胜的权力,对他的军事行动不遗余力的支持。
不仅是刘邦,就是汉初三杰,后被封为留侯的张良,也是想尽办法支持韩信。可以说韩信的军事生涯,没有刘邦手下其他人的支持,很难有什么成就。要不然,在项羽的军队里,他只有拿着长戟,在中军帐外站岗放哨的份?
箫和风筝是不同属的两个类别,怎么好并列在一起?
彭州老火车东站旁边,有座郁郁葱葱的山,名称叫子房山。
到山边老彭州的家里打听打听,就会明白为什么同列了:这里蕴含着一个悲壮、凄恻的故事:
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