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起义,天下呼应,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
乱世出英雄,韩信的野心被唤醒了,这是他施展平生所学,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迈出家门的时候,艳阳高照,万物逢春。
骑马行进在驿道上,韩信真是:小马上路嫌路窄,大鹏腾空恨天低!
可惜的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折腾了几年,至今韩信还没遇到赏识他的明主,理想抱负更不值一谈。
韩信在南郑,委委屈屈当了半年的小官,心里郁闷到极点。天天用美酒浇愁,青春慢慢被时间消磨,没有泯灭的只有他胸怀的雄心壮志。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大丈夫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南郑区区荒凉之地,就是黄豆种种成西瓜大,又能收几斤?不如回到中原,那里是龙湖相争之地,发展的机会更多一些。”
韩信有了想法。有了想法的韩信是个想到做到,办事绝不拖泥带水的人。
只是刘邦的门好进不好出。
南郑负责粮草分发,官虽不大,却是属于军籍。属于军籍,不经批准,私自外逃可是重罪。
韩信打定了主意,趁着月夜骑着战马,悄悄遛出军营。,
自古出川,水旱两条路。水路要经三峡,离南郑甚远,还有重兵把守,盘查甚严。旱路要经剑阁,沿路林木遮天蔽日,悬崖绝壁。
他的逃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韩信决定走旱路。
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离开南郑一天,韩信也没走出五十里。
再说南郑军营,清早点卯,不见了韩信。刘邦手下第一红人萧何,曾经专门传话:“韩信是个人才,且不可怠慢。”
主将连忙派人满城寻找。哪里找的到?
军营主将怕担责任,连忙派兵追捕。好在韩信逃走的时间不长,道路不熟,料也走不太远。
追捕的人快马加鞭,在月上东山的时候,他们在小路边的空地边,想略微休息。
军士们拿出干粮和水,才用了几口,就听得不远处的坟堆间,传来如雷的鼾声。
几个人悄悄摸过去,不禁大喜,然后都忍不住掩嘴齐笑:“都说韩信是个人才,活活是个憨子啊!一般的人挨着坟堆睡觉,谁不是屁股坐在地上,头朝上倚着坟堆睡?这韩信竟然是两腿放在坟尖,头拄着地再睡!”
“憨子,纯粹的憨子。这样的人,就是抓回去,也是白糟蹋军粮。追捕的人打个呼哨,不再费事,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