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点儿,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是左右战局的最好方法。
就这样,在距离中央塔楼稍远一些的距离上,突然之间行走在街巷之上并且随后攻进来的四国联军六品到八品左右的普通武人战阵开始接连不断的遭遇到袭击。哪怕在七八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也几乎是毫无虚发。
张凡或是从街边的大树后、或是在寻常民房或者酒楼、妓院之内的窗户内突然间出手展开连续攻击,双手发“镖”往往在两秒内的时间就打出前后三波至少六支五十枚缝衣针一捆的针筒,在敌人展开反击的弓箭或暗器如蜂群一般飞快袭到临近自己不远的距离上才以最快的身法躲避在盾牌外加掩蔽物的掩护之内或者干脆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溜之大吉。
就这样接连不断的先后九次出手袭击,五十四枚针筒与两千七百枚缝衣针的攒射之下六十三人伤亡。这些人的身体承受力比起那些外门顶尖高手或是内门一二品的高手明显就逊色了许多,其中当场战死就有十一人,还有七人也在有效的救治之前重伤死亡了。
张凡这时候摸了摸腰间乃至身后原来由无数针筒构成的“子弹带”在经过这一轮鏖战的消耗之后原本至少一百二十个针筒所剩比例已经并不算太多,处于应急考虑张凡也就不再打算动用这些“大杀器”,开始向临近城头的方向逼近而去,看看又没有“虐菜”的机会。
所谓低水准黑火药,以明清时期的中国火药或欧洲14-15世纪为准,工匠加工能力、保管能力、硝石质量就是有限。假设每公斤火器身管的能量为二百焦耳。单兵火器威力初动能不超过一千焦耳,如果按照传统的火枪思路,就算面对并不十分精良的防护效能也会大打折扣(万历援朝战争)只有在近距离才会有一定效能。如果加大弹丸重量或装药量,那就会对士兵本身带来很大考验。
然而,如果不是为了穿透铠甲,而是钝击杀伤(反正大多数情况下架空小说的对手并无板甲等抗钝击能力较强的装具)那么四百焦耳能量就够了,相当于1磅重的弹丸飞到接近100米高度,考虑空气阻力的射程估算百步150米左右,或二百克的弹丸飞到接近200米高,实际估算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