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番话,或许扬州盐商并没有听过。但是,他们都用实际行动,生动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安庆府作为长江水道的重要港口之一,当然是被盐商们高度看重的。从扬州府出发的盐船,逆流而上,必须是在安庆府首先停泊,稍作休息,再逆流而上,到达九江府。在那里休息以后,继续逆流而上,到达湖广地区的武昌府,然后从这里发散到中部地区。
尽管扬州盐商都是有强大的背景和后台的,一般的地方官员,是不敢和他们为难的。但是,盐货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保不准有哪个不开眼的,想要与虎谋皮,火中取栗。也保不准有些清流的官员,想要从里面找到贩卖私盐的蛛丝马迹。
其实,全天下的官员,都知道盐商们是通过贩卖私盐赚取巨额利润的,否则,他们绝对无法积累到如此巨额的财富。因为,如果他们不走私私盐的话,大部分的盐税,应该是进入国库的。但是,事实上,却是盐商们越来越富,盐税越来越少。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也不会相信。问题是,知道的人不说,想说的人又不知道。
在过去,不知道有多少耿直的官员,想要惩治盐商,想要找到他们不法的证据,然后将他们绳之于法。但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办到。盐商们的地位,依然是坚不可摧的。
不过,多次的调查,也让盐商们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人都是靠不住的,还是安排自己人来的可靠。给孟凡强和范天庆等人购买一个安庆府同知的职位,以后就可以绕过安庆府的知府大人,对安庆府港口的事务指手画脚了。
本来,按照朝廷律例规定,安庆府的官员数量是很少的。但是,偏偏没有规定同知有几个。于是,大量的传奉官,就钻了这个空子。他们都挂着安庆府同知的官衔,在安庆府辖境内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你知道目前的安庆府有几个同知?十个!其中,至少有五个以上都是传奉官!还有两个身份不明!
“他们真坏……”可怜陈林一腔愤怒,却只能说四个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