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生取来一碗水。
\n
\n
“吾等皆知,水乃常见之物。今吾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汝等观之。”
\n
\n
木块浮于水面之上。先生解释道:“此因木块之密度小于水,故能浮于水面。”
\n
\n
接着,先生又将铁块放入水中,铁块迅速沉底。
\n
\n
“此乃铁块之密度大于水之故。由此可见,通过物体在水中之沉浮,可初步判断其密度与水之大小关系。”
\n
\n
学子孙悦又问:“先生,若不知水之密度,又如何判断其他物体之密度呢?”
\n
\n
先生思索片刻,道:“吾等可寻一物,已知其密度,以此为参照,比较其他物体之密度。”
\n
\n
先生取来一盐块,道:“盐之密度吾等可通过实验测得。今吾将盐块与其他物体比较,便可判断其密度大小。”
\n
\n
先生先将盐块与木块比较,发现盐块沉于水底,木块浮于水面。
\n
\n
“由此可知,盐之密度大于木。”
\n
\n
接着,先生又将盐块与铁块比较。盐块虽沉于水底,但与铁块相比,下沉速度较慢。
\n
\n
“此可推断,盐之密度小于铁。”
\n
\n
学子们通过这些实验,对密度之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仍有诸多疑问在心中。
\n
\n
学子钱明问道:“先生,密度之大小对物体有何影响呢?”
\n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