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高显是来辞别回乡的,临走前李攸烨收了他一幅字。看着他步履蹒跚步出宫殿的背影,鼻子突然有些发酸。想起小时候在他尺规下受教的画面,虽然当时又恐又怕,又极端厌烦,但现在猛然忆起来,竟也有许多不能割舍的怀念!
不过,高显年事已高,确实没有办法再适应内阁高速运转的机制。因此即便他辞官的决定有许多人建议应该驳回,但是李攸烨仍然决定要从这些老臣入手,肃新朝纲,完成内阁的更新换代。
用过午膳,李攸烨便将这个消息带往玉清楼。毕竟是皇奶奶当年倚重的臣子,高显的离开总该让她知道的。
果然,江后即便远离朝堂多年,乍一听见高显辞官的消息,少见地又提到了当年高显为了力保太子拿命撞柱的往事,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似的,嘱咐李攸烨一定要善待高家。
李攸烨一一应了。随后又问她要来高显的那幅字观看。李攸烨本就打算把它送给江后,就让杜庞随身带着了,当下叫他送进来,在桌上展开。
高显的字虽不如詹太傅的名声响亮,在玉瑞也是出了名的,笔锋冷峻,宁折不弯,就如他的性格一样。李攸烨联想到当年李安起篡位时,皇奶奶孤儿寡母在宫中备受欺凌的情景,只有高显率领一批忠臣,在外面为他们奋力抗争,明知不敌,也要以死相抗,不觉又对他敬重了几分。
江后并没有在字面停留太久,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盛字的盒子。忽而从那匣子中勾起一道纸板夹层,李攸烨当即惊讶咋舌,凑过来观看:“啧啧,皇奶奶怎知里面另有乾坤的?”
那夹层其实隐藏得并不深,显然是有意让人发现的。李攸烨没料到一向顽固刻板的高显会在临走前留这么一手,心中不由好奇,“这里面是什么?”
江后从夹层底下抽出一道信封,上面写着“臣德镶侯高显伏请皇帝陛下亲启”字样,这番郑重的语气倒像是高显会说出来的话,李攸烨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