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问李伟:“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的舆情,一旦引起省领导的关注,就不好交差了。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视频拿掉,你是管宣传的,问一下删除这些需要花多少钱,让那几个单位出钱删除。”
李伟未置可否地说:“能花钱办到的事情都不算个事,如果人家不要钱,也不同意删除怎么办?再说了,这视频一出,大都是在微信、抖音等聊天工具上转发的,根本无法控制,即使想在微信、抖音这类的自媒体平台上动手脚,那会花不少代价的。再说了,咱这一次花钱处理了,今后如果再出现这类视频怎么办?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经费去干这些呢?”
吴晓东很是不高兴:“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伟也看出了吴晓东的不悦,但他不能按照吴晓东的意图去干,花钱消灾,后遗症太大。只有从源头上根除了隐患,才能减少舆论的压力。
李伟举了个例子:“古时候,大禹治水,讲究的是堵不如疏,消除网民的质疑,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抓紧处理当事人,给网民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其二,就是让发视频的人自己替我们解释,消除对我们的影响。”
吴晓东想了想,觉得这两种意见都不太理想,处理当事人,等于在打自己的脸,让发布者自己替清城市解释,这怎么可能?虽然都说最好的办法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但这个系铃人到底什么底细都不知道,如何沟通?吴晓东看了李伟一眼:“那你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处理吧。”
李伟也不想自己承担这个责任:“要不要开个常委会商议一下对这两个舆情的处理意见?”
吴晓东不想在会上给仇再生机会:“不用了,你自己看着处理就行了。”
李伟看在吴晓东这里得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再说常立新,赶紧把这个事情和副市长龚至臻做了汇报。龚至臻的意思是让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聚到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
常立新就在公园附近的一家茶楼定了一个包间,然后通知大家到这里碰头,商议对策。
很快,除了那个尚汇集团董事长万琼家没来人之外,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常立新、莲河分局副局长方新武、市财政局局长谭发财、莲河区长瞿秋成、副市长龚至臻等人都到了。
这商量私事也和公事一样,大家都讲究身份,首先让龚至臻作指示,龚至臻假模假样地说:“说起来这件事情,咱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干部现在不怕举报,那都有回旋的余地,怕的就是网络曝光,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