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北魏历史中,高允仅次于崔浩,是汉人儒家代表人物。
\n
\n
高允出生于公元390年。比崔浩小9岁,比明元帝拓跋嗣还大两岁。
\n
\n
高允父亲高韬曾担任丞相参军,与崔浩之父、吏部尚书崔宏有旧。
\n
\n
高韬很早去世。崔宏收留了高允,让他与儿子崔浩一起学习。
\n
\n
所以,崔浩被杀前,高允一直追随其左右。
\n
\n
太武帝拓跋焘决定诛灭崔浩九族时,高允也在被诛之列。
\n
\n
高允是太子拓跋晃老师,二人关系亲近。
\n
\n
拓跋晃为了救他,亲自带着他去找皇帝父亲说情,申辩“国史”中谩侮拓跋先祖的记叙,全是崔浩所写,与高允无关。
\n
\n
拓跋焘见太子态度决然,便想让高允找个台阶、为他自己开脱,放他一马。
\n
\n
哪知高允神色平静,摇头道:“禀奏陛下,微臣不能为了活命而撒谎。崔司徒挂名国史,其实大部分是微臣几人所着。微臣不敢欺瞒皇上。”
\n
\n
拓跋焘和拓跋晃听了,哭笑不得。
\n
\n
拓跋焘借“国史案”诛杀崔浩,本来就还有其它原因。
\n
\n
杀不杀高允,对皇帝计划没有影响。
\n
\n
他见高允为人耿直、品行高洁,便没杀他。
\n
\n
拓跋濬继位后,高允担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