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经过三天训练后,系统对其指令的识别准确率从初始的79%飙升至98.6%。”
\n
\n
会场响起轻微的惊叹声,吴浩继续道:“但战场环境瞬息万变,指挥官的生理状态时刻在波动。”
\n
\n
他切换至另一组画面,模拟战场中,一名军官在连续48小时作战后,系统实时监测到其神经信号出现紊乱。
\n
\n
“这时,动态校准程序就会启动。”
\n
\n
随着他的话音,大屏幕上虚拟界面弹出全息诊断窗口。
\n
\n
“系统以每秒10万次的频率扫描神经信号特征,银蓝色的线条迅速重组。通过量子退火算法,系统能在20分钟内完成自适应调整。
\n
\n
看,当这名指挥官下达‘规避机动’指令时,系统依然保持了96.3%的响应准确率。”
\n
\n
后排的研究员微微皱眉道:“如果遇到脑损伤或突发疾病导致的神经信号剧变呢?”
\n
\n
吴浩露出自信的微笑,调出一段特殊视频:画面中的军官因模拟爆炸冲击导致短暂意识模糊,神经信号出现剧烈扭曲。
\n
\n
但下一秒,系统自动激活应急模式,通过低频脉冲刺激引导神经电流回归稳定,同时将指令优先级切换至语音与手势双重确认。
\n
\n
“我们在系统底层植入了神经可塑性模型。”
\n
\n
他解释道:“就像人体的自愈机制,即使遭遇重大生理变化,系统也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识别算法。
\n
\n
目前,我们已针对12种常见战场伤病开发了专项适配方案。”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