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贸然插手,就是动了别人的蛋糕,反而是周边三四线小城,更容易起步,也更方便影响大城市。
换一种说法,未必不是领袖说的,农村包围城市。
余红兰把道理讲给徐烈听,徐烈如醍醐灌顶。
“我一开始也觉得未必一定要先去沪市,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经过您提醒,还真是这样,我选中了这几个城市,您帮我看看。”
徐烈跟余红兰在办公室,看着江南的地图。
“我看了,沪市周边,无锡,苏州,嘉兴,宁波,或者处在几个省交界的衢州,开化县位置就在咽喉地方,还有江苏的徐州,扬州,都是好地方。”
余红兰点头。
“你说的那几个地方都不错,不过我觉得要快速打开局面,还得向大城市靠拢。
苏州,无锡,都可以,有运河作为交通枢纽,药材运输很方便,而且沪市到这两个地方,驾车不到一小时,国道已经开通了,都很方便,我们选址在别的城市,剑指的实际是沪市,其他地方都有点远,这两个地方,选一个,还能把江苏苏南地区的红利也给抢占了。”
徐烈听着觉得很有道理。
“对,而且这两个城市靠着太湖,跟杭州湖州隔湖相望,未来往浙江发展也会很顺利。”
余红兰满意的点头。
“当初要是保和康一上来就开在首都,不用我挣扎,早就被人灭了。
先在小地方打开局面和知名度,来了首都经营好几年才开,摇摇晃晃又是几年,才算站稳脚跟,还是搭的领导的东风。”
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利益掩盖之下的真相残酷又恶臭。
不说别的,就刚来首都遭受的那些质疑,要不是前期在庄彦华那打下基础,加上师父手把手教她为人处世,不用别人出手,同行就可以打压的她直不起腰。
特别是张蓉,还有她爷爷,都不是好对付的。
好在这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如今保和康已经打开局面,有法律和余红兰在内部保驾护航,大城市的官方不一定愿意给面子,周边小城市肯定没问题的。
在九三年到来之际,余红兰编撰的中医药专业教科书投入使用也有三年,中医在民间越来越深入人心。
中医馆遍地开花,同时,余红兰对大夫的考核也越发严厉。
虽然民间不少抱怨的声音,但是遇到事儿就知道好赖了。
平安无事的时候,制度看起来是增加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