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挥手,示意一旁的小吏,将这次科举的试卷分发下去。
\n
\n
这个小插曲后,文华殿再度安静下来,众官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审阅起被分配到的相关试卷。
\n
\n
期间,若有试卷出众,便会通报给其他官员知晓,做标识,等初审完毕后,则会交由其他官员再度审阅。
\n
\n
继而确定最终名次。
\n
\n
临近晌午。
\n
\n
吴公达已审阅了近百份试卷,只是入其眼的屈指可数,这些试卷其实未尝没有亮眼之处,只是不够。
\n
\n
破题、承题、起讲、第一股、第二股、第三股等到收结,并不能一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n
\n
在科举这般盛大考试中,不能始终维持亮眼回答,终是成色不够,也不足以支撑起这名考生脱颖而出。
\n
\n
就在吴公达新翻开一份试卷时,只是粗看,却不由眼睛一亮,随即高声念了出来。
\n
\n
“禀殿下,我这看到了一份不错的试卷。”
\n
\n
“会试第一考,考题: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而这名考生的破题,承题都颇有见解。”
\n
\n
“这名考生的破题观点为: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n
\n
“而后的承题为: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n
\n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