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他还制作出了独飞木雕,这一发明被视为世界最早的飞机雏形,展现了他超前的思维和创造力。还有瑞轮蓂荚,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台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新的便利。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漏壶等,一系列实用的仪器。
邓绥对于张衡的锐意改革,给予了充分的欣赏和信任,为他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张衡也不负众望,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感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这一地动仪的出现,为及时了解地震情况、采取救援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他还发明了测定风向的候风仪,进一步丰富了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公元112 年,本以为去除蝗虫的地方,能够迎来一丝喘息的机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刚刚经过治理的区域,竟然又有蝗子悄然生出。这些新出现的蝗子,仿佛是恶魔的种子,迅速繁衍,再度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恐慌和绝望。
这一年,十个州同时遭受蝗灾的肆虐(要知道,东汉总共才十三个州)。大地之上,蝗虫铺天盖地,如乌云般压境。田野里,原本残存的一点绿色也被彻底吞噬,土地变得荒芜干裂。百姓们望着那漫天飞舞的蝗虫,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公元113 年八月,一场狂暴的大风席卷了京师。狂风呼啸,飞沙走石,而令人揪心的是,蝗虫竟借着这股大风的力量,飞过了洛阳。整个洛阳城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邓绥展现出了作为统治者的担当和关怀。她立即诏令免除那些受蝗灾严重地区的租税,希望能够减轻百姓们的负担,让他们在灾难中得以喘息。
九月,深知受灾地区百姓困苦的邓绥,再次果断地推行南粮北调的策略。她精心组织,调配资源,确保南方的粮食,能够顺利运往北方受灾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运输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以及可能出现的粮食损耗等问题。
但邓绥毫不退缩,坚定地推进这一举措。她派出得力的官员负责监督和执行,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送到饥民手中,以赈济那些在饥饿边缘苦苦挣扎的百姓,为他们带来生存的希望和温暖。
公元105年汉和帝离世,邓绥接过了东汉王朝的大权。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经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换着花样,接踵而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