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只要给足好处,他们就会成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忠实支持者。
其次,对于那些有政治野心的大臣,李治和武则天则许下高官厚禄,锦绣前程等承诺。这些人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李治和武则天的承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中立派的官员,他们对李治和武则天的行为,持观望态度。针对这些人,李治和武则天采取了怀柔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诚意,让他们逐渐倒向自己这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廷大臣,加入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队伍。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因为各自的利益与李治和武则天,站在了一起。他们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股势力足以影响朝局的走向。
而在幕后居中连线的李治和武则天,看到自己的队伍日益壮大,心中也渐渐踏实起来。他们知道,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长孙无忌等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还将不断扩大。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李治和武则天的策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们利用金钱、权力和政治许诺,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大臣的支持。然而,他们的对手长孙无忌等人,也不会坐以待毙,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将不可避免地上演。
虽然,以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众多元老大臣,立场坚定,犹如铜墙铁壁,柴米不进,坚决反对废王立武。这些元老大臣,深受传统礼教和政治观念的影响,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地位稳固,不可轻易废黜。他们试图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维护旧有的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
然而,局势并非一成不变。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反对阵营中,有一些元老开始察觉到其中的端倪,态度逐渐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李治的决心已定,而政治风向或许也即将改变。元老之一的李积,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积此人,久经沙场,政治经验丰富,深知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表态说“废立皇后,是皇帝的家事,何必问外人。”这一表态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义重大,为李治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至此,李治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他深知,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自己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于是,在公元 655 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果断出手,以“阴谋下毒”这一严厉的罪名,废了王皇后。这一罪名的提出,在当时的宫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都在揣测李治的真实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